- 释义
-
zhān
古代一种赤色曲柄的旗。
同“毡”。
文言助词,相当于“之”或“之焉”:“天其殃之也,其将聚而歼~”。
- 释义
-
zhān
名
(形声,本义:赤色的曲柄旗)
同本义 [red flag]
-
旃,旗曲柄也。周礼曰:“通帛为旃。——《说文》
-
通帛为旃。通以赤色为之。——《释名·释兵》
-
置旃以为辕门。——《谷梁传·昭公八年》
亦泛指旌旗; 又如:旃帛(红旗);旃旌(泛指赤色旗帜);旃戎(军旅)
毛织品。通“毡” [felt]; 又如:旃席(毡帐);旃衣(以毛毡等制成的衣服);旃车(毡篷车);旃席(毡席;毛毡)
-
不知其可以为旃也。——《淮南子·齐俗》
-
被旃裘。——《史记·匈奴传》
-
旃毛并咽之。——《汉书·李广苏建传》
- 释义
-
zhān
助
之、焉二字的合读; 又如:勉旃(希望你奋发有为)
-
上慎旃哉,犹来无止。——《诗·魏风·陟岵》。马瑞辰通释:“之、旃一声之转,又为‘之焉'之合声,故旃训‘之',又训‘焉'。”